在福建福鼎白茶核心產區,返鄉創業的石先生通過廈門國際銀行創新的林權抵押貸款,將千畝林地轉化為金融資本,兩周內獲得200萬元貸款,成功實現產能躍升,企業年盈利創歷史新高。“以前靠山吃山只能守著林地,現在有了銀行支持,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石先生的感慨,折射出廈門國際銀行以綠色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
針對福建"八山一水"生態稟賦,廈門國際銀行突破傳統抵押物限制,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等技術建立林地價值評估體系,創新推出林權抵押貸款產品。該產品將農戶林地資源量化為可融資資產,有效解決涉農企業抵押物不足難題。截至2024年末,廈門國際銀行綠色金融貸款較上年增幅近60%,近三年平均增幅均超過50%;綠色債券余額同比增長超80%,并獲香港品質保證局"杰出綠色和可持續債券服務機構"認證。
廈門國際銀行構建了多層次綠色金融體系:總行設立綠色金融委員會統籌推進,分支機構建成首個"綠色支行"南平延平支行及碳中和運營網點北京分行營業部;制定8個綠色金融細分賽道,推出林權抵押、海域權抵押、碳匯收益權質押等12項創新產品;境外附屬機構集友銀行更發布全球首個閩港ESG指數,推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其中,綠色建筑貸方案曾入選"福建省十大金融創新項目",山海E貸支持寧德海參、大黃魚養殖等鄉村振興重點產業。
"我們將持續深化綠色金融創新,通過科技賦能和政策協同,讓更多'綠色資產'煥發經濟價值。"廈門國際銀行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優化ESG管理體系,拓展境外綠色金融市場,為鄉村經濟注入更多可持續發展動能,切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助力"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深度轉化。
掃一掃手機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