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民銀行浙江省分行的牽頭推動下,近日,“浙科聯合貸”服務模式在杭州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正式落地。工商銀行、杭州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等12家金融機構共同聯手,首批30余家杭州科技型企業已率先受益。
“浙科聯合貸”圍繞科技型企業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三個階段,分別設計“浙科普惠聯合貸”“浙科成長聯合貸”“浙科領航聯合貸”專項產品,以滿足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融資需求。
嘀嗒一秒鐘,20瓶礦泉水從生產線上飛速通過,不合格產品被瞬間識別——位于未來科技城海創園的杭州匯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個完全自主掌握底層算法的工業機器視覺企業,也是“浙科聯合貸”首批落地的企業之一。
“這項機器視覺技術,能夠延伸至工業制造業數千個場景的應用。我們從技術研發到實現盈利,足足等了12年。”匯萃智能創始人周才健直言,企業初期無盈利、無抵押、無規模訂單,面臨著典型的“三無”困境,只能靠讓渡股權融資。“如果沒有政策支持,像我們這樣的科技企業很多會‘死’在半路上。”
轉機出現在前不久。工商銀行浙江省分行與杭州銀行簽訂“浙科聯合貸”合作協議,分別為匯萃智能提供2000萬元、1000萬元授信,以模式創新支持科技企業發展。在“浙科普惠聯合貸”的精準支持下,企業進入快速增長期,從原先純研發投入,到如今30%-40%的年復合增長率,今年營收已較去年同期實現翻番。
“‘聯合貸’實現了‘一致接觸、同時啟動、共同服務’的突破。”工商銀行浙江省分行公司金融業務部總經理夏邦圓說,兩家銀行共同從企業經營狀況、技術實力、發展潛力等維度對初創期企業進行批量畫像,運用“浙科普惠聯合貸”快速匹配普惠融資需求,目前雙方已向傳統科技企業名單外的初創企業提供融資授信超1億元。
在家用一個小小的檢測盒簡單操作,便能得到以往在大醫院才能檢測出的精準報告——由西湖大學孵化的西湖維泰(杭州)診斷技術有限公司,掌握國際領先的臨床質譜檢測技術。
然而在企業成立初期,西湖維泰也面臨著“三無”的困境。專業設備亟待采購、研發轉化與生產運營需投入大量資金,這一度讓公司創始人施紅軍一籌莫展。在關鍵時刻,杭州銀行科技支行提供了350萬元“信用+擔保”組合貸款。隨著技術進入轉化期,如今西湖維泰的檢測試劑盒銷量實現爆發式增長——從年銷售額僅9萬元躍升至單品突破5000萬元。
“面對研發與產能擴張需求的激增,我們還面臨單家銀行無法覆蓋的信貸缺口。”施紅軍坦言。隨著今年“浙科聯合貸”的推出,杭州銀行與興業銀行杭州分行聯手又將西湖維泰納入“浙科成長聯合貸”合作范圍,為企業提供合計1200萬元授信,令他驚喜的是,貸款利率較市場平均水平低了26個基點。
“我們現在不只看財報,更注重評估企業的‘軟信息’。”杭州銀行科創金融事業總部負責人徐偉表示,過去審核依賴“一刀切”財務指標,如今獲批發放“浙科聯合貸”的12家銀行正在形成“銀銀合作”,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更具耐心的信貸服務。
相比另外兩項“聯合貸”,“浙科領航聯合貸”則直接面向成熟期企業,以標準銀團方式讓利率低于同期企業貸款利率。
杭州一家國內領先的人工智能全病程管理服務商的自研平臺覆蓋診前、診中、診后全流程健康管理。隨著業務擴展,企業在研發投入、市場推廣及服務網絡建設方面的資金需求不斷增長。民生銀行杭州分行就與杭州銀行聯手,通過“浙科領航聯合貸”提供2000萬元標準銀團貸款,利率低于同期企業貸款利率74個基點。
“該產品專為成熟期企業設計,具有額度高、期限長、利率低和風險共擔等特點。”民生銀行該筆業務負責人表示,合作銀行通過“銀行+產業專家”雙軌評估機制,對企業技術實力、商業模式進行全面評估,制定出更加綜合的金融方案。
杭州銀行科技支行行長樓月未說,“浙科聯合貸”的核心創新在于構建了“信息共享、風險共擔、資源互補、政策集成”四位一體的服務生態,其風險共擔機制顯著提升了金融服務的可持續性,“避免單一銀行因項目失敗承擔過高損失,或個別銀行提前抽貸引發‘踩踏’風險。”

掃一掃手機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