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四川省首筆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授信儀式在崇州市文井江鎮大同村舉行。成都農商銀行崇州支行向當地兩家村集體經濟組織及林農代表授信500萬元(村集體各200萬元、林農各50萬元),定向支持林下中藥材種植等產業,破解公益林生態保護與林農增收的“兩難”問題。
成都市公益林面積261.04萬畝,占比44%,生態效益顯著但經濟收益受限。近年來,成都市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搶抓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機遇,不斷探索林業領域的投融資機制和模式創新,以公益林未來補償收益權為質押,聯動金融機構開發專項融資產品,激活“沉睡”的森林資源,打通“資源變資產”路徑,破解林農發展林下經濟的融資難題。獲貸主體表示,資金將用于擴大種植規模,提升產業效益。
下一步,成都將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為指引,重點在三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強化林業發展要素保障,完善配套政策和服務體系。二是探索林權價值增值途徑,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三是拓展林業投融資模式,創新開發更多綠色金融產品,著力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林業改革發展“成都模式”。
掃一掃手機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