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在2025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現場,貴州銀行展區的一塊互動屏幕前,圍攏了不少小微企業主。有人輸入企業信息,短短幾分鐘后,屏幕上迅速顯示出預授信額度——無需抵押、無需擔保,僅憑納稅記錄或經營流水,就能輕松獲得信用貸款。
“一張營業執照、一份納稅記錄,甚至只是一段穩定的經營流水——這些曾經‘沉睡’的數據,如今成了小微企業‘秒變’信貸資本的鑰匙。”現場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道。這并非魔法,而是貴州銀行依托稅務、工商、征信等多維數據,所推出的“稅易貸”與“經營快貸”兩款數字信貸產品正在發生的現實。
“過去小微企業貸款往往要跑銀行、交材料、等審批,周期長達一兩周。而現在,只要生產經營穩定、信用良好,幾分鐘就能知道預授信結果,當天就能拿到貸款。”貴州銀行小微業務部唐凱介紹,“稅易貸”和“經營快貸”是貴州銀行此次重點展示的兩款純信用貸款產品。
“稅易貸”依托企業納稅數據,將納稅信用轉化為融資信用;“經營快貸”則通過“2F5C技術”構建動態分層模型,實現對不同客群的差異化風控和定價。兩者均支持7×24小時線上申請、秒批秒放、隨借隨還,大幅提升了融資效率和體驗。
純信用貸款背后,是嚴謹的風控體系作為支撐。
“我們早在2019年就明確了數據驅動的發展路徑。”唐凱表示,貴州銀行依托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了智能微貸平臺、外部數據源平臺、智能決策平臺等系統,實現了從貸前、貸中到貸后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
在數據層面,銀行整合了內外部多方數據源,包括稅務、工商、征信、企業流水等,構建360度企業信用畫像,實現對客戶還款能力與意愿的精準評估。
“我們不僅接入了數據,更實現了風控規則和模型的可視化配置、快速迭代。”唐凱補充道,“通過策略實驗室的灰度發布和并行測試能力,我們能及時響應風險變化,既保證風控嚴格性,也兼顧審批效率。”
從“不敢貸”到“放心貸”,數據穿透化解融資難題對于不少小微企業主來說,“大數據風控”“模型審批”聽起來遙遠而復雜。唐凱坦言,關鍵在于讓客戶在“無感”體驗中建立信任。
“客戶不需要懂技術,只要正常經營、注重履約,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務。比如配偶簽署環節,一個鏈接就能遠程完成,不必兩人同時到店。”他表示,產品的友好體驗本身就是最好的推廣。
截至目前,“稅易貸”和“經營快貸”已服務超萬戶小微企業,其中不少是傳統銀行難以覆蓋的輕資產企業、科技型企業或個體工商戶。

這類數字信貸產品正深刻改變貴州本地的小微生態。
一些小微企業主因缺乏抵押物屢次貸款受阻,最終憑借良好納稅記錄通過“稅易貸”獲得資金,順利完成訂單;某食品銷售企業則在銷售旺季通過“經營快貸”快速囤貨,抓住市場機遇實現良性周轉。
“我們不僅解決融資難題,更希望激發創新活力。”唐凱舉例,有科技初創企業憑借“經營快貸”加大研發投入,成功推出新產品并打開市場。
面對鄉村振興、綠色產業等新興領域,貴州銀行已在積極布局。
“我們正與政務部門、公共事業平臺、產業鏈企業等合作,拓展數據來源,深化場景應用。”唐凱介紹,在鄉村振興方面,“興農貸”通過“整村授信+線上化”模式已服務大量農戶;在綠色產業領域,銀行也正探索將環保認證、節能減排等數據納入信貸決策。
“數據的價值在于應用,金融的意義在于賦能。”唐凱說,“未來我們將繼續圍繞小微企業的真實需求,拓展更多數據維度、延伸更多服務場景。”
在數博會炫目的科技展示背后,真正打動人的是那些被便捷信貸支持著的小餐館、小作坊、小農場。它們或許從不上頭條,卻是經濟毛細血管中最活躍的細胞。
貴州銀行正借助數據的力量,讓普惠金融從理念走向現實——變成一次次點擊、一分鐘等待、一輩子轉機。
掃一掃手機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