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官網日前披露兩則行政處罰公告,重慶海爾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簡稱“重慶海爾小貸”) 因違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相關管理規定,被處48萬元罰款;其時任公司數字科技部大數據總監張某對上述違法行為負有責任,被處7.1萬元罰款。
天眼查APP,重慶海爾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冊資本19.24億,是首批獲準在全國范圍內經營的互聯網小貸公司之一。股權穿透顯示,該機構為海爾云鏈科技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最終控制方為海爾集團旗下金融平臺——海爾集團(青島)金盈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海爾金控”)。
針對小貸公司監管,2025年1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布了《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其中便對消費者數據保護等作出要求。根據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及其使用的互聯網平臺收集、存儲、使用客戶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在相關頁面醒目位置提示客戶閱讀授權書內容,在授權書中披露收集信息的內容、使用方式和期限等,確保客戶閱讀授權書并簽署同意。
對于本張罰單所涉的違規事宜具體情況和整改進度,北京商報記者向重慶海爾小貸方面進行了采訪,截至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在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看來,海爾小貸受罰事由為信用信息相關問題,為去年以來持牌金融機構高發合規問題,相關從業機構需充分汲取經驗教訓,加緊筑牢信息安全與合規防線,業務部門相關負責人也需依照監管規定及時補足短板。
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指出,信用信息采集需遵循“最小必要”原則并獲得用戶明示同意。近年來針對個人信息收集方面監管逐步趨嚴,逐漸增加的相關處罰說明數據合規監管進入深水區,即使是大型企業旗下的小貸公司也一視同仁。“雙罰制”也代表壓實個人責任和對高管層合規履職的剛性約束。
綜合公司官網以及天眼查信息來看,重慶海爾小貸成立于2014年,注冊資本19.25億元,是首批獲準在全國范圍內經營的互聯網小貸公司之一。2019年公司完成了戰略融資,交易金額5億元,經營范圍包括在全國范圍內辦理各項貸款、票據貼現、資產轉讓等。
另在股權關系方面,重慶海爾云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鏈科技”)為重慶海爾小貸全資股東,前者則由海爾集團(青島)金盈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爾金控”)全資控股。而海爾金控是海爾集團旗下的金融生態品牌。
不過,從業務來看,海爾金控官網僅提到了云鏈科技提供金融科技服務解決方案,并未對重慶海爾小貸進行介紹。而重慶海爾小貸官網顯示,公司產品主要包括萬鏈普惠貸、萬鏈云分期,其中萬鏈普惠貸產品的綜合年化利率為12%—24%,貸款額度區間為5萬—500萬元,貸款期限為3—36個月;萬鏈云分期貸款額度為1萬—20萬元(5萬元以上需指定場景消費或提供消費憑證),借款期限為3—36個月,貸款利率為12%—24%。
對于當前在海爾金控哪些場景發揮作用、對海爾金控業績貢獻如何,北京商報記者向重慶海爾小貸方面進行了采訪,截至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蘇筱芮表示,作為海爾金控旗下企業,海爾小貸近兩年并未形成具有特色與充分市場競爭力的業務,建議根據股東的優勢資源稟賦,從產業金融領域切入,打造屬于自身的業務發展特色。
王蓬博認為,重慶海爾小貸應在此次整改的契機下,繼續嚴守監管紅線,持續優化風控,完善信用信息采集、使用和存儲的管理制度,確保用戶數據的合法使用和安全,開發更多符合市場需求和政策導向的金融產品。
掃一掃手機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