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9月1日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正式實施節點臨近,一場圍繞“金融國補”的消費貸市場“搶客戰”已然打響。近期,多家國有大行率先發力,通過短信推送、線上預熱等多渠道,密集推廣旗下消費貸產品。此次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力度明確,年貼息比例1個百分點,貼息資金由中央財政承擔90%、省級財政承擔10%,借款人在同一家貸款機構最高可享3000元貼息,覆蓋家居家裝、電子產品等消費場景。
伴隨著政策落地時間臨近,多家銀行也在緊鑼密鼓推進系統改造升級:一方面通過商戶MCC碼(商戶類別碼)精準識別消費領域,另一方面明確貸款資金使用要求,需先轉入本人名下本行借記卡,再通過該卡完成消費,否則將無法享受貼息,以此構建政策落實與風險防控的閉環。
近日,郵儲銀行通過短信的方式告知客戶相關政策,9月1日起支用“郵享貸”消費,最高可按1%年貼息比例享3000元國家財政貼息,在宣傳政策的同時,該行還附上了產品鏈接,方便金融消費者查詢產品詳情。
從郵儲銀行提供的產品鏈接中可以看出,該行此次重點宣傳的是“郵享貸”產品,該產品面向18—65周歲的公民,根據客戶不同的需求和資質,分為“信用消費貸款”和“房屋抵押消費貸款”兩大類。其中,“信用消費貸款”主要適用于收入穩定、信用良好的客戶,最高可貸額度達到100萬元;而“房屋抵押消費貸款”則針對有大額消費需求的客戶,最高可貸額度高達500萬元,兩款產品的借款期限最長均為七年,能夠充分滿足不同客戶的長期資金使用需求。
無獨有偶,工商銀行推出了個人消費貸產品“融e借”。“融e借”同樣具有額度高的特點,最高貸款額度為100萬元,在享受財政貼息前,年化利率(單利)為3%。對于“融e借”的額度判定標準,工商銀行一位客戶經理也進行了詳細介紹,“系統會根據客戶的綜合資質來判定最終的貸款額度,比如客戶是否為事業單位員工、是否為優質客戶等,這些因素都會對額度產生影響,通常情況下,優質客戶可以拿到較高的額度”。
在社交平臺上,也有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的客戶經理發布了相關的宣傳海報。海報中提到,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間,使用個人消費貸款消費最高享3000元財政貼息。該行推出建易貸(公積金繳存單位客戶專享)、快貸(無抵押、手機申請、秒審秒貸)、房易貸(建行房貸客戶專享)、養易貸(企業年金繳交客戶、退休人員可貸)等產品,額度最高100萬元,期限最長七年,年化利率3%起,30萬元(含)以內可全線上辦理。經測試,手機掃碼后,鏈接會直接跳轉至建設銀行的借錢頻道,金融消費者可以通過關注該分行的微信公眾號,查看消費貸產品“快貸”的申請指引,同時還能預約附近的網點辦理相關業務。
為進一步提振消費、暢通經濟循環,8月12日,《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以及《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重磅出臺。兩項政策明確對個人消費貸款、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進行貼息,年貼息比例均為1個百分點,貼息資金由中央財政承擔90%、省級財政承擔10%。
為最大限度地減輕借款人的操作負擔,政策在設計貼息流程時,始終遵循簡化原則。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方面,對于單筆5萬元以下的消費,按照實際金額計算貼息,多筆疊加以后,在同一家貸款機構最高可以享受貼息1000元;對于單筆5萬元以上的消費,以5萬元為上限計算貼息,也可以多筆疊加,加上小額消費的貼息以后,在同一家貸款機構最高可享受貼息3000元。
政策落地后,多家金融機構表態積極推進細則落地,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廣發銀行、浙商銀行等均表示,將于9月1日開始,針對符合政策條件的個人消費貸款開展財政貼息工作。
隨著9月1日關鍵時間節點臨近,銀行系統的改造升級進度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8月25日,在平安銀行2025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該行行長助理王軍指出,在監管提出貼息政策之后,平安銀行也做好了承接規劃、產品優化和組織推動;已經對分行做了一些相關政策和操作的培訓,進一步細化客戶辦理流程的指南和問題解答。在8月底,各種政策和相關辦法也會陸續實現。
浙商銀行表示,該行8月中旬已完成內部執行流程方案設計,目前處于系統開發和測試階段,預計在2025年9月1日前完成系統上線準備工作,9月1日起可辦理消費貸款貼息。政策細化執行方案已經在制定中,將于近日對客戶關注的問題統一發布解答。該行表示,根據政策該行將在向符合貼息條件的客戶收取貸款利息時直接扣減財政貼息資金,具體貼息金額待系統上線后客戶可自行查詢,銀行也會通過手機短信等方式告知客戶。
一家國有大行的個貸經理介紹:“銀行系統將通過商戶MCC碼來識別貸款資金的用途。自9月1日系統升級后,如果消費對象屬于相關部門規定范圍內的商戶(例如購買電腦、家電、裝修等),系統會自動識別為合規消費,并計算相應的貼息。”
該個貸經理還表示:“我行目前正在升級系統。客戶必須先將貸款資金從我行的貸款賬戶提現至本人名下的我行借記卡,再通過這張借記卡進行消費,系統才能有效追蹤資金流向,并識別為消費用途。一旦客戶將資金轉入其他賬戶或進行跨行轉賬,系統將無法追蹤,也就無法享受貼息政策。”
另一位股份制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透露,“按照現在的系統改造時間推進,預計9月初上線。正常情況下,客戶需要將貸款資金放入貸款銀行的借記卡中,用這張卡進行裝修、買家電等領域的消費,只要有消費記錄,銀行能識別到貸款用于這些合規領域,就可以計算貸款金額及對應的貼息金額,如果客戶把卡里的錢轉走,銀行則無法監測到這筆錢的使用情況”。
可以看出,此類舉措是銀行落實監管資金用途真實性管理要求的手段,有助于提升資金使用透明度,有效避免資金被用于非消費用途,從而確保資金用途合規,同時有效防范套利風險。
對于個人消費貸貼息政策細則何時出臺,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咨詢工商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銀行網點了解到,目前執行端仍待總行下達具體細則。對于貼息后的利率,銀行口徑基本保持一致,補貼或將以一次性沖銷形式發放,合同中的貸款利率較此前不會降低。當前,各家銀行消費貸利率最低仍維持在3%及以上。
廣發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倪軍指出,政策通過“財政補利差+銀行擴規模”的模式,有望在穩定銀行凈息差的同時提振信貸需求,預期將促進消費領域良性循環。其中,國有大行和股份行作為主要經辦機構,將直接受益于貸款規模擴張帶來的利息收入增長。
倪軍測算指出,國有行作為個人消費貸、經營貸增量主力,且客群覆蓋面更加廣泛,預計政策利好下,6家國有行消費貸、經營貸年度增量分別為8787億元、16532億元,同比分別多增1464億元、661億元。股份行目前消費貸、經營貸增速處于低位,預計政策利好下,零售信貸增速有望回升,預計12家股份行消費貸、經營貸年度增量分別為2331億元、2683億元,同比分別多增1736億元、2073億元。相應地,預計6家國有行財政貼息148億元、12家股份行財政貼息3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多家銀行在相關推送中多次明確,貸款貼息不收取任何費用,且并未委托官方渠道外任何機構、人員代為辦理,并向消費者提示貸款風險。
“對于居民而言,申請個人消費貸款要到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正規金融機構辦理,只有這樣才能享受到貼息政策紅利;要基于個人和家庭的消費需求和實際需要申請消費貸款,量力而行、合理適度,切不可因為額度高、利率低、有補貼就隨意申請,并將個人債務負擔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內。此外,居民申請消費貸款應用于合理消費,不得違規用于投資理財等用途。”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建議道。
多家銀行針對消費貸貼息政策推出的資金管控舉措,既是政策落地的“配套動作”,也是金融機構強化信貸風險管理的必然選擇。
對金融消費者而言,應該理性消費、將貸款用在合規且必要的消費領域,勿將貸款資金轉入股市、樓市進行投資,或用于償還其他債務等;在申請消費貸時,應直接通過銀行官方渠道了解政策,主動向客戶經理確認貼息條件、資金使用規則等關鍵信息,切勿依賴中介代辦,避免陷入違規陷阱。
近期市場中已有貸款中介借貼息政策、利息降低等噱頭攬客,對此,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指出,金融消費者自身必須警惕潛在風險:首先,通過灰色渠道辦理貸款可能涉及個人信息被濫用,一旦發生糾紛,往往難以受到法律保護;其次,中介服務通常收費高昂,即便貸款成功,也會顯著增加整體借貸成本和還款壓力。因此,建議金融消費者不要輕信中介宣傳,應通過正規渠道申請貸款,并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根據實際消費需求理性借貸,尤其是在參與各類消費補貼政策時,更應以真實消費為基礎,避免為追求優惠而進行不必要的超前消費。
對于金融消費者來說,貸款前需充分評估自身財務狀況,避免盲目消費。要根據自身還款能力,合理規劃貸款金額與期限,防止過度負債。政策明確貼息僅適用于特定消費場景,需確保貸款資金用于合規場景,同時留存消費憑證與相關交易記錄,以備后續核查。貸款前還應核實貸款機構的資質與合法性,通過銀行官方渠道或網點確認貼息政策,避免輕信社交平臺或不明中介。建議通過正規渠道了解政策細節,詳細掌握貼息范圍、申請條件等信息,避免被中介誤導。
農業銀行此前在公告中表示,無論是個人消費貸款還是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均嚴格禁止提供假資質、假材料、假擔保、假交易、假用途等欺詐行為,以及通過不法中介辦理“包裝貸”“職業背債人”“高評高貸”等違規業務。對相關部門審核未通過或違法違規套取貼息資金的,將按規定扣減或追回;對借款人違法違規套取資金的,納入不良征信記錄并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興業銀行也提到,為最大限度保護客戶的財產和信息安全,防范不法分子以辦理貸款貼息為由實施詐騙活動,切勿輕信該行官方渠道以外人員的電話和短信。
來源:經濟參考報、證券時報網、北京商報、國際金融報等。
掃一掃手機查看
上一篇:銀行信用卡貸款利率的法律規定
下一篇:二手車貸款有哪些方式?